签约12个项目 龙江企业高交会上收获满满
va
2025-04-05 11:42
康德说:原则中的错误比原则的运用的错误更大。
其二,阳明所谓在自家心上体认的解经学也不等于狄尔泰心理移情式的体验诠释学,这种内在的体验使我们通过自身内部的经验去认识他人精神客观化物里的他人精神【38】。57 Donald Davidson,Truth and Meaning,Synthese,1967,Vol.17,No.3,p.313.58 叶闯:《理解的条件——戴维森的解释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195,193页。
《坛经·机缘品》载僧法达诵《法华经》三千部,然未解经义,心常有疑,慧能诲曰:只汝自心,更无别佛。61 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吴光等编校:《王阳明全集》第1册,第140页。阳明告之无求儒释之同异,但求其是者而学之可也。曰:心又何以能定是非乎?曰: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尽管论者没有把心学体验诠释学直接等同于狄尔泰的体验诠释学,但此概念难免令人误解。
《论语·学而》开篇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朱熹《集注》:学之为言效也。阳明说:文公格物之说,只是少头脑,如所谓‘察之于念虑之微,此一句不该与‘求之文字之中,‘验之于事为之著,‘索之讲论之际混作一例看,是无轻重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这就和从大到小、由整体到个体、更为强调本原的元素论形成对照。道家之所以创造化生这个理念,很大程度上正是为了应对、化解这个问题。西方文化强调实证,中国文化强调感应,恐怕与此也有很大关系。被称为哲学之父的泰勒斯是第一位提出元素思想的人。
无论是他生型还是自生型,归根结底都是一种指导性的生成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原子论容易走向科学,而强调创生者、第一因的元素论容易走向神学,或许是可以成立的。
柏拉图将四根说几何化,在他这里,神创世界的宇宙观开始出现雏形,他认为造物主希望世界万物跟他一样完美,所以按照既定的模式来创造世界万物,最先创造出来的是灵魂,然后将它分割成相反方向旋转的圆,再将元素按照比例造出天体,形成宇宙。原子论重视对物质之形状、位置、性质的准确认识,把万物看作人类客观认知的对象,因此具有强烈的理性精神,这种理性精神以分析解剖为基础,这和近代以来的科学理念有相似性。但是如果细究下去,就会发现两者其实距离很大。所谓气本论,就是把气的聚散离合理解为世界万物存亡兴衰的根本原因。
这就是不必依赖外力,仅仅依靠万物自身动力即可生成万物的自生学说。虽然从表面上看,气本论或阴阳气化论类似于古希腊宇宙论中的元素论,但其中的机理、目标的设定和价值的追求有很大的不同。例如《老子》提出道生万物的著名学说。原子群不断地流射出事物的影像,这些影像作用于人的感官和心灵,便产生了人的感觉和思想。
原子论是一种由小到大,由个体到整体的思路,因而更多是以分析的、解剖的、组合的方式去解释世界,这和阴阳气化论在整体中强调个体的作用,在关系中强调个体之价值、在无形中把握有形、在矛盾运动中把握生成态势的思维形成鲜明对比。元素作为一种整全性的存在,其自身未必显现,由元素组合而成的一切万物却因此而显现。
化生是一种更具中国特色的生成理论,在道家看来,万物在生成之后,又会因为种种自身的局限而导致断裂和阻塞,导致新的不通、新的不生。元素论是一种宏观的视野,原子论则是一种微观的分析。
五行也一样,虽然五种元素具有独立的性质,但只有在一个连续整体中交替作用才能发挥出各自的价值,必须融会贯通于一个共同体之中。如果与后世西方成为主流的原子论相比,那么差异就更大了。阴阳之气作为天地之间最为根本的两种元素,通过彼此间的对立矛盾、相互依存,造就万物的生成,推动万物的变化。二十世纪以后的很多中国哲学史写作都把他生相生作为重点来讨论,很大程度上受到以古希腊宇宙论尤其元素论为思想源头的西方哲学的影响。如前所述,那种明明是生成者却不以生成者自居的他生理论,在古希腊宇宙论中是完全看不到的。后来引入相生相克理论之后,才开始循环运动起来,变成了一个既自我封闭又充满生机的系统。
道并不以主观的愿望生成万物,而是以柔弱的方式作用于万物。后世道教正是以此宇宙观为修炼目标,孜孜不倦地加以追求。
所以无论阴阳还是五行还是八卦,都是一个既对立又统一、动态平衡的作用体,作用体内各项元素既互为条件,又互为他者,如此万物才能够生生不息。原子论致力于探索万物的最细微的构成。
其中可分为四个类型:第一,他生类型。他们认为宇宙万物都有被动和主动两个本原,二者不可分离。
这种弱的、有克制性的、不张扬的、不强调唯一他者创造性活动的生成论,对道家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导出了自生的理论,最后甚至造就了一种新的道家生成论。中国古代的生成论,很少体现为某个人格神依据强力意志创造万物的、宗教意义上的生成论,反而格外强调造物者生成万物时的无意志、不干预,因此也不会导向神学。阿拉克西曼德则用无限来代表那个无所不包的整全。从元素论和原子论看古希腊宇宙论古希腊人的宇宙论大致可以分为元素论和原子论两大类。
突出自生与化生的道家生成论中国古代哲学中,对宇宙论问题论述最丰富全面的是道家。 宇宙论是每一种具有成熟思维的古代文明都会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两大话题,即人类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是如何生成的、包括人在内的世界万物是如何构成的?早期中国与古希腊的哲学都有着发达的宇宙生成论和万物构成论。
一切自然的现象、人生的变故、疾病的成因、国家的兴亡都可以从阴阳的变迁中找到答案。因此其宇宙生成论就是一个从小到大、由个体到整体的过程。
从西方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来看,原子论影响显然要更大一些。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数本论来阐明万物之源,恩培多克勒受此影响,将物质一元论转变为四根说,即火、土、气、水四者是组成万物之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又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
阴阳和五行虽然可以视为不同的元素,但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两方并非彼此孤立、互不相关,而是存在着对立、统一、消长、转化的关系。对这两大古文明体系的宇宙论进行比较,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西文明的区别,从而充分认识中华文明自身的特征,有着很大帮助。元素论倾向于从整体上探究产生世界和万物的本原,原子论倾向于从个体上探究构成世界和万物的基础。人的灵魂也是由原子构成的,但那是最精细的原子。
阴阳理论与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结合之后,万事万物的发生、构成、运动得到了更为全面细致的解释。元素论致力于探讨世界万物的终极本原,并将终极本原归结为一种或者多种元素。
化生是一种连续性的生,可以突破物与物之间因为分别而造成的种种界限和隔阂,使一切可通。这两者并非完全对立,原子论是在元素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更高阶段思维抽象的产物。
强调连续整体的中国古代阴阳气化论在古代中国宇宙观中,影响最大的是气本论或者说阴阳气化论。万物是生灭的,元素是不灭的。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初看,恻隐便是仁,若恁地残贼,便是不仁。
[52]周敦颐著,陈克明点校:《周敦颐集》,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5-6页。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且旧本之传数千载矣,今读其文词,既明白而可通。
(《中国文化史导论》,第231页)宾四先生强调,不单要用哲学的眼光,而且更要用历史的眼光解答中国文化问题。
54.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第1353页。